巨變中的日本汽車工業

 8774
 111
電動車的興起,使汽車產業面臨百年罕見的巨變。進入後疫情時代,再過十年,到底會是一個怎樣的天空?

上世紀70年代,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,石油輸出國組織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包括美國實施石油禁運,油價瞬間暴漲。以輕巧、低耗油、價格相宜為主的日本車,乘勢大舉進軍美國;以本田為例,原本在美國每年平均銷售僅千多輛,一下子飆升至每年近10萬輛。這次石油危機,幾乎為傳統的大容積引擎車帶來殲滅性的影響。

事過境遷。為了達到終極零排放目標而衍生的電動車,近年的爆發性增長,再次為傳統汽車生產商帶來另一次腥風血雨。不少歐日車廠為了追逐這股迅雷不及掩耳的波濤,均在生產計劃上作出翻天的改動,因為大家都意識到,繼續靜觀只會被這股浪潮淹沒;在眾多汽車品牌中,日本的龜速發展,情況最令人憂心。

日產在2024年3月公布未來業務計劃時,已表示會透過策略夥伴進行擴展技術、產品組合及軟件的合作。
日產在2024年3月公布未來業務計劃時,已表示會透過策略夥伴進行擴展技術、產品組合及軟件的合作。

近年在營運與盈利均表現差勁的 Nissan,雖然已裁減9千名員工及減產20%,但仍然未能扭轉劣勢,手上的資金,只夠維持集團營運約一年時間。對於 Nissan 的境況,一直垂涎電動車巿場的鴻海科技集團就如虎視獵物一樣,希望趁日圓疲弱,從 Nissan 的大股東 Renault 手上取得22.8%的股份,這樣,集團就有望透過收購合併實現電動車、數碼健康及機械人三大產業的願景。不過,現實又談何容易。

巨變中的日本汽車工業

早於今年3月,Honda 已跟 Nissan 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,啟動汽車電動化及智能化策略夥伴關係的可行性,亦已表明有意跟 Nissan 業務整合。為了阻止鴻海的收購計劃,在消息傳出後,兩家日本車企便決定於本月23日召開緊急記者會,共同宣布將成立一家聯合控股公司整合旗下業務,先於2025年6月前達成業務整合協議,再於2026年8月成立共同控股公司,並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,目標是透過業務整合使年銷額達1,900億美元,至於 Mitsubishi 會否參與該項計劃,則要待明年1月才有定案。

巨變中的日本汽車工業

本田社長三部敏宏 Toshihiro Mibe 與日產社長內田誠 Makoto Uchida 在記者會上表示,這次業務整合並非「救援日產」,而是為了應對日本汽車業未來的挑戰。此外,三部敏宏亦坦言,新興的中國汽車生產商為汽車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變化,若趕不及於2030年前建立好有效的抗衡力量,就會被打敗。

縱然眼下只有5年時間,但本田社長對同業的尊重及勇於坦承面對當下問題的正確態度,已勝過那些口號式的吶喊與一堆不着邊際的新穎詞彙。

銷售逐漸放緩的電動車,到底未來的發展如何?日本的氫燃及混能車將會何去何從?大家不妨留言討論一下。

瀆神還是一種偏執的思念?Nissan R32 EV

 上一篇

法拉利F80 以1200匹馬力F1 V6動力系統入替 LaFerrari
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