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只能人手拆除 目前拆除電池只能透過人手完成,所以效率低卻成本高,最攞命係成功回收的金屬又賣唔到好價錢,變相開採的成本比回收還低,所以全球只有約5%的鋰電能夠成功循環再造,大部分都變成電子廢料。咁到底開採成本有幾低?首先坐穩啲,我驚嚇親你;據 Advocates for Human Rights 指出,由英國礦業公司 Glencore 持有的剛果鈷礦場,有些僱用的童工只有6歲,每天工資只有 1.50美元!
2021年全中國生產的動力電池總產量,LFP就佔了57%。
有望解決回收成本問題 正因為咁,所以英國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的物理學家 Andrew Abbott 就提出咁的質疑:「既然可以利用機械人裝砌電池,邏輯上都應該可以利用機械人幫手拆除。」於是佢同佢嘅團隊,就喺英國 Faraday Institution 開始研究以機械人拆除電池的可行性,更成為 ReLib Project 的一部分 (詳細可參見 https://www.innovationnewsnetwork.com/the-relib-project )。研究團隊發現可以利用超聲波技術進行電池拆除工作,除了不會傷害重要部件之外,亦可免除部分不必要的拆卸工序。而更值得鼓舞的,是回收所耗的成本,比開採原材料製新電池還要便宜一半!不過暫時只能對簡單而又沒有外殼的電池進行拆除,相信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可實際應用在回收業。
另一場生態災難 最後一個問題,就是開採稀有金屬對環境生態所造成的影響。於智利的 Atacama Salt Flats,就因為開採鋰礦而導致氣溫升高,國家保護區乾旱及植物減少,原因開採一噸鋰,就需要消耗約190萬公升的水,所以各地的開採工程都少不免受環保團體阻撓。